优秀教案

公共艺术(美术篇)教案-美术概述

作者:教务处 时间:2024-07-02 点击:


青岛兴华汽车工程学校


教   案


课程名称:      公共艺术(美术篇)

教 研 室:       公共课教研室

授课教师:          张昕宇

授课学期:       2023 - 2024 - 2

授课学时:          19学时





课题名称

美术概述

授课班级

23级高一1-高一7班

授课学时

1学时

授课地点

106

授课形式

多媒体教学

授课时间

2024.2.26

参考资料

《公共艺术(美术篇)》 《艺术 美术鉴赏与实践》 出版社:高等教育出版社





教学资源

媒体资源

PPT课件、媒体资源(图片及音视频资料)、优慕课教学平台





环境资源

多媒体设备及教室




课程思政

思政映射

与融入点

把思政教育与美术学习结合起来,科学创设和谐愉悦的美术认知空间,通过图片欣赏、视频解析等教学手段,让学生可视化地接收学习内容,直观感受美术作品中蕴涵的“真善美”。





预期成效

使学生在赏析经典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美、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,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,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,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。




教学目标

知识目标

了解美术的概念、分类、特征、功能等知识,掌握美术的意义。





技能目标

能够结合作品,简要分析美术的意义。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,提高审美感知与艺术鉴赏能力。





素质目标

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,拓展审美视野,陶冶艺术情操,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。




教学重点

美术的意义。





教学难点

理解美术的意义,初步感知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。





学情分析

兴华学生年纪小,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对于外界诱惑的自控能力不强,沉迷手机游戏,纪律松散。文化基础薄弱,学习目标不明确,厌学情绪严重。根据学情,适当降低理论难度,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及多种教学手段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教师辅助讲解,方便学生的理解。





教学设计

(重点阐述教学设计过程,可用流程图或文字描述,体现出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环节)

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,围绕美术的概念、意义等基础知识展开教学。教学过程分为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三个阶段进行。

课前:

【课前预习】

1、提前将本节课的图片资料分享给学生,学生欣赏观看。

2、学生结合导学案,阅读、浏览课本上本节课的相关内容。

课中:

【课堂导入】

教师提问,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对于美术的理解。

【告知目的】

1、了解美术的概念、分类等基本知识;

2、掌握美术的意义;

3、能够结合作品,简要分析美术的意义。 

【课程新授】

一、初步介绍:美术概述

(一)美术的概念

(二)美术的分类

(三)美术的特征

(四)美术的功能

二、重点讲解:美术的意义

【欣赏感知】

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,感知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。

【巩固练习】

结合所学知识,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。

【课堂小结】

1、提问:分享本节课的课堂收获!

2、启发:引导学生观察、发现生活中的美! 

课后:

【课后拓展】

提供优秀美术作品讲解视频,学生自主观看学习。 





教学过程实施






教学环节

(用时)

教学内容

教学活动

技术资源

(含思政资源)





教师

学生



课堂导入

(3分钟)

提问:请同学们说一说,什么是美术?美术包含哪些具体的种类?

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对于美术的理解。

提问引导

引出课题

交流讨论

思考回答

PPT课件

【开门见山,引发兴趣。】


告知目的(2分钟)

了解美术的概念、分类等知识;

掌握美术的意义;

3、能够结合作品,简要分析美术的意义。 

出示

介绍

思考

记录

PPT课件 


课程新授

初步介绍

(10分钟)

一、美术概述

(一)美术的概念

美术Fine Arts 一词始于18世纪的欧洲,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、雕刻、文学、音乐等,相当于整个艺术领域。五四运动后,经日本汉字意译传入我国。

广义:泛指美的艺术。

狭义:专指视觉艺术。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,如颜料、纸张、画布、泥土、石头、木料、金属等,来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,以反映客观世界,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。

(二)美术的分类

1、按照美术的基本属性: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工艺美术等。

2、按照美术的作用与功能来分类:观赏性美术、实用性美术。

3、按照作品的功能用途:招贴画、装饰画、包装设计等。

4、按照美术的审美特征:再现性美术、表现性美术。

(三)美术的特征

造型性、可视性、空间性、物质性。

(四)美术的功能

审美功能、认识功能、教育功能、实用功能。

借助课件,介绍美术的相关内容:

(一)概念

(二)分类

(三)特征

(四)功能



观看课件

学习听讲

做好笔记

美术图片、课件等媒体资源

【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和对作品的探究欲望。】


课程新授

重点讲解(15分钟)

二、美术的意义

活动一:








《割耳后的自画像》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你知道是谁画的吗?(梵高)

(2)带给人怎样的感受?

(3)总结绘画艺术风格?

介绍: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、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,这对他的心理造成了深刻的影响,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认知,因此,他所创作的形象的造型都有一种扭曲变形、狂野粗放之感,追求狂野的造型,厚重粗犷的笔触直率又单纯,带有力量和强度,色彩奔放夸张,具有鲜明的个性。欣赏时,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,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。

2、通过探讨艺术风格,得出结论:

美术是一种个体行为产物,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。


活动二A组:

新石器(半坡) 兽面青铜鼎  明清瓷器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美术作品?

(2)它们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?

(3)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何联系?

2、通过探讨问题,得出结论:

美术是一种社会产物,反映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。

活动二B组:

满族服饰   藏族服饰  蒙古族服饰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分别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?

(2)体现出民族间哪些不同之处?

2、通过探讨服饰风格,得出结论:

美术是一种社会产物,反映不同地区的风俗风貌。


活动三A组:

《簪花仕女图》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作品描绘什么时期的景象?

(2)作品反映出哪些社会特点?

解析:《簪花仕女图》描绘了仕女们在庭院中游玩的场景:仕女穿着大袖纱罗衫、长裙、披帛、头戴折枝花朵。轻纱透亮松软,皮肤圆润光泽,还原了体态丰腴的唐代美女形象。透明纱罗作为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的一个特色,以轻纱蔽体的装束表明了唐人思想的开放。

如实展现了奢靡风气支配下的唐代宫廷仕女嬉游生活的典型环境,周昉所描绘的肌丰体肥、浓妆艳抹的贵妇形象一方面迎合了以胖为美的上层社会的审美理想,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审美趣味的流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,传达了时代审美情趣,成为中晚唐时期仕女画的主流式样。

2、通过探讨问题,得出结论:

美术是一种审美认识与创造,体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。

活动三B组:

《竹石图》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画面中的竹子有什么特点?

(2)作品体现了画家什么精神品质?

解析:《竹石图》着力表现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,赞美立根于破岩中劲竹的内在精神。他托岩竹的坚韧顽强,言自己刚正不阿、正直不屈的骨气,含蓄地表达了现实生活中自己不随波逐流的高尚人格与刚劲风骨。他不仅追求竹子外在的形似,更在岩竹中灌注自己理想,融入自己的人生追求。

2、通过探讨问题,得出结论:

美术是一种审美认识与创造,体现着个人的精神理想。


活动四:

《长信宫灯》

1、出示图片,提出问题:

(1)说一说它的构造?

(2)它有什么实用性?

解析:西汉长信宫灯石一件青铜器,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、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,神态恬静优雅。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,宫女一手执灯,另一手袖似在挡风,实为虹管,用以吸收油烟,既防止了空气污染,又有审美价值。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(刘胜祖母)的长信宫内而得名。

2、通过探讨问题,得出结论:

美术具有审美教育与实际应用功能,起着提升审美能力与生活品质作用。

结合图片及课件,讲授美术的意义:

1、美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;

2、美术反映当时当地的思想意识与风俗风貌;

3、美术体现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追求与精神理想;

4、美术起着提升审美能力与生活品质的作用。






观看课件

学习听讲

做好笔记





美术图片、课件等媒体资源

【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美术的意义,体会美术作品承载的文化,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。】


欣赏感知(5分钟)

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,感知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。






《星月夜》梵高

解析:在这幅画中,梵高使用生动肆意、粗野狂放的短线,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:夜空中的十颗星辰是由流动的、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组合而成,近景的柏树形象如同一座撕裂燃烧的哥特式教堂。

画面中的夜空、星星及柏树的造型十分夸张、狂野、奇怪,让人捉摸不定。这种怪异的造型使人如同陷入一片黄蓝漩涡之中,绝望和恐怖之情油然而生。

播放视频

介绍讲解

观看欣赏

尝试分析

课件、音视频等媒体资源

【开拓学生的审美思维,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鉴赏技能。】


巩固练习(8分钟)

结合所学知识,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。

巡视指导

订正答案

完成练习

修改完善

课件、导学案

【巩固知识、增强记忆,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。】


课堂小结(2分钟)

1、提问:分享本节课的课堂收获!

2、启发:引导学生观察、发现生活中的美! 

提问总结

启发引导

分享感悟

PPT课件 

【升华主题,潜移默化的加强情感和价值观提升。】


课后拓展


提供更多经典美术作品的图片及讲解视频,学生自主观看学习。

《自由引导人们》  《马踏飞燕》

告知要求

提供资源

自行欣赏

媒体资源

【拓展审美视野、丰富人文素养。】 


教学反思

一、教学内容的反思

本次课主要学习了美术的概念、意义等基础知识,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,寓教于乐,较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。

二、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反思

1、在教学中多欣赏一些现代感强的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秀美术作品,通过图片欣赏、视频观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课堂学习,从而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。

2、教书的同时注意育人。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,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。课上课下不允许说脏话,讲文明懂礼貌。

3、了解学生个人状况,照顾学生的认知水平。尊重学生个性,理解学生、包容学生、鼓励学生。讲究实用、够用原则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每次授课内容不宜过多。

4、注意授课的技巧。授课时语言要准确、生动,注意控制好音量、语速和语调。

5、关注课堂秩序。上课之前检查手机上交情况、课中关注学生趴桌情况。




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图形图案教案